新手如何建設魚缸生態循環過濾系統,又怎樣才能養好水呢?而這類問題的核心絕大多數都體現在養水基本功上。養魚養水則必須先瞭解水族箱裡水體有哪些生物物種,這些生物群有什麼作用?水箱中的2大主要生物種群——藻類和菌群總結分享給新手或魚友們!
先說水箱裡兩個大的也是最常見生物群——藻類。藻類中,魚缸中最常見的是3類藻:綠藻、絲藻、褐藻,這3種藻對魚來說都沒有任何害處,他們都屬於自養型藻類,通過吸收水體種的N類,C類,再加上光合作用就可以生存瞭,也就是說是降低水體鹽分的作用(主要是硝酸鹽+磷酸鹽類),但還是稍微有點區別,褐藻絲藻營養儲備為多糖(淀粉,纖維素),這些藻類魚吃瞭基本不吸收,但對刺激腸道蠕動是有好處的,而且因為自身比較堅硬,魚很難徹底消滅褐藻絲藻,也就是說褐藻絲藻一旦產生,不通過人為因素不會自己滅亡,而且這2個藻類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生存方式為附著方式,隻能生長再缸壁上,換句話說,褐藻絲藻對水質的透明度是沒有任何影響的(當然要清理觀察面缸壁咯),對觀察魚是沒有任何障礙的。還有就是綠藻,綠藻是個大的門分類,屬於綠藻門,其中細分包括矽藻,綠藻,這2個藻類都是直接生長在水體中的,平時說的洄水(綠水),其實就是這2個藻,這2個藻的共性是,矽藻綠藻都生長在水體中,對水體透明有明顯影響,但消耗鹽類的能力要強於褐藻絲藻,就營養來說,綠藻矽藻都是很好的營養,富含葉綠素,類戶蘿卜素等,對魚發色有很好效果,作為BB的開口飼料也非常好,其中尤其以矽藻為商品,營養儲存方式為蛋白質,對發情期,月子期,病養期,揚色期,BB期都是非常好的飼料,而綠藻為淀粉方式。綠藻和矽藻的區分方法就是矽藻會偏黃,綠藻則隻有綠色。《金魚小百科》
魚缸中可能出現的這3大類藻如果沒特殊需要,完全可以不清理,他們的作用跟植物很相近,可以消耗水體中的鹽,換句話說就是,如果換水是為瞭降低鹽的濃度,當缸中生長瞭這些藻類,換水周期就可以延長瞭,具體時間跟密度有關。還有關於這3個藻類的另一個用途,絲藻隻會生長在N含量較低的水體中,光線強度一般,所以一旦魚缸中能長出絲藻,恭喜你瞭,你的水質控制的相當好。當水體中產生綠藻瞭,就要當心瞭,光線太強+營養過剩通常會產生綠藻類的(包括矽藻),而褐藻多數是因為光線不足,營養也不足的情況下,而且一旦看是生長,將占據所有可能占據的角落而成為主控藻類,絲藻基本就不會產生瞭(沒落腳的地方),綠藻矽藻可以再次生成,因為生活空間不一樣嗎。總結下來就是絲藻最適合,清理觀察面,不影響水體透明度,工作效率最高,條件是要保持水體較好光照+營養一定要少就O瞭,絲藻在有目的培養的時候註意點就是要保持整個缸內的水體流動循環,這點很重要,一定要讓絲藻漂浮起來,可以增強工作效率,那種風吹草低顯牛羊的效果很好哦,好像綠毯子一樣。《金魚小百科》
魚缸中另一個大的群體——菌。菌對魚的影響有2類,一類是致病類型的,包括病毒,細菌,真菌,這些都是會導致魚生病死亡的,而且已經有很多文章闡述得很詳細瞭,就不再詳細說瞭。重點說說另一類影響,厭氧異養類細菌,這類細菌雖然不能直接導致魚生病,但對水質得影響是很大的。當泵關閉掉,氧氣進入停止後,如果缸內有大量剩餘垃圾,厭氧條件下,有機物的幾個主要成分N(氮),S(硫)的降解產為是氨(有毒),硫化氫(有毒),而在有氧環境下分解分別是硝酸鹽,碳酸鹽(都是無毒的),其中氨和硫化氫可直接毒殺魚,而且一旦水中產生瞭,隻能通過換水來解決(效果很快),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曝氣後厭氧菌停止繁殖,氨及硫化氫重新進入硝酸鹽,硫酸鹽分解進程中,最終降解(效果很慢)。帶底沙的魚缸在沙的底層也有類似的分解有機物方式。蛋白質的分解要麼走向硝酸鹽,要麼走向氨,這個過程不是簡單的單項進程,跟氧氣,細菌環境有直接關系,即使降解到硝酸鹽,如果條件滿足的情況下,硝酸鹽也會重新生成亞硝酸鹽(反硝化作用),這裡面有細菌的作用,也有純化學的反映方式,變化過程非常復雜,不能簡單的理解為降解瞭就不會還原瞭。《金魚小百科》
建議,在水質的影響發面,解決問題的核心註意以下幾個方面:
1、保證水體中的氧氣
2、保證魚缸內沒有死角(如超過5CM厚的底沙)
3、不要讓垃圾長時間浸泡在水體中
以上3點是魚店裡典型控制水質的方案,通常是配置小功率上濾,^_^。
4、配置功率匹配硝化系統,進行硝酸鹽進程的降解。
5、定期換水,降低硝酸鹽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