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fish Encyclopedia
Goldfish Home

常見五十五種魚病的治療方法 二

26 、錨蟲
病原體:甲殼類寄生蟲。
癥狀:其頭部有一根錨狀物,會刺入魚體,體長約1—2 公分,魚體外觀看來,如同長毛一般。和魚虱一樣,都是體表可見的寄生蟲,但是沒有魚虱那麼常見和普遍。
治療:處理方式和魚虱一樣。隻是錨蟲不會像魚虱一樣遊動,會固定在皮膚表層,身體深入體表內部。用鑷子將錨蟲逐一夾出,或置病魚於比重1.025 的海水或食鹽水溶液之中,亦可在10 公升的水裡加50mg 的過錳酸鉀,也可使用底特松 ( 藥性劇烈的農藥) 加以驅除。

27 、魚虱
病原體:甲殼類寄生蟲,呈圓盤形,直徑約5mm ,會在水中遊動,寄生魚體,吸取魚血,同時放出毒液。
癥狀:致使魚兒表皮發炎,變紅,魚變的好動,無法休息,魚鰭縮折,磨擦缸中砂石、裝飾物,肉眼可見粉紅色中心的小紅點。通常是剛買回來的金魚較常發現,而且很普遍。
治療:一定要在隔離檢疫期間解決它,因為魚虱的抗藥性很強(被訓練出來的),用馬速展或魚虱專用水族成藥,通常殺死成蟲而已,過1 2周之後,又會發現小魚虱出現。最好的方式是先將金魚撈出,在臉盆的淺水中,用手或鑷子將魚虱全部夾除,再放置隔離缸中泡殺蟲藥(福爾馬林25ppm 或馬速展,魚虱治劑均可)1 2天。每周檢查金魚身體表面一次,有發現小魚虱,立刻夾除,大約2 3周後,完全沒有再發現魚虱產生,才可放入飼養缸。或將病魚放入百分之一的食鹽水中,經過一、二天便可消除魚虱,亦可將100 公升的水溶入1 公克的高錳酸鈉,浸浴1 小時。除魚虱要有耐性,沒辦法一次OK

28 、線蟲
此頑疾由白色到棕色的線蟲所致,病魚變得呆滯、消瘦、停止進食,有時可看到線蟲懸掛於肛門外對付線蟲是很困難的,可采用驅蟲劑,但對魚亦有毒害,最好是移開隔離或消滅病魚

29 、水蛭
細小的腔腸動物,約1 公分,呈圓筒狀,口腔周圍有六、七根觸手,會吞食仔魚。將魚移出魚箱,加高水溫至攝氏四十度以上,即可殺除水蛭。

30 、蛭
對成魚不具威脅,但會吃魚卵和仔魚。以高濃度食鹽水,浸漬魚箱,並攪拌刷洗底砂和巖石十分鐘,即可驅除蛭。

31 、鉤頭蟲
少數的鉤頭蟲可能對魚的影響並不大,但是較重的感染會使病魚消瘦、肛門發炎、蟲卵附在消化管道內,阻塞消化管道此病是無法受到控制,因尚未有藥物能影響在腸道內的寄生蟲或其幼蟲,其預防感染的措失,是停止喂食淡水蝦、水虱、昆蟲幼蟲,並將罹患此病的魚除去

32 、雙身蟲
癥狀:肉眼可見灰棕色的蟲狀生物,常見於鰓的邊緣,引發鰓部發炎、縮折及流血,魚會頭朝上不停沖出水面。
治療:每1 公升的水溶入15 公克食鹽,做短時間浸浴,亦可每100 公升的水溶入1 公克的叮啶黃素或阿滌平,做長期藥浴、浸浴數天

33 、休克
這個可以說不是病,但在羅漢魚身上經常會發生。休克主要因為魚在活動時猛力碰到硬的東西,這樣魚可能在缸底躺上好幾天也站不起來,沒藥可治。隻能在魚缸裡減少硬擺設,而且不要跟魚太瘋狂地玩,這樣才能避免悲劇。

34 、水痿病
病因:不良水質環境。表體受傷後造成,隨後性水痿寄生感染。
   
癥狀:表體出現似棉絮狀物質所附生。
     
治療:加溫乃是其中一個好方法。補充抗生素與抗菌劑等治療,以孔雀綠或甲烯藍等治療。
     

35 、脫水病
     
病因:水質不良所造成。細菌或元蟲的混合所侵入感染。
     
癥狀:腹部腫大,眼球凸出,或會呈現鱗片豎立如松果狀的狀況。
治療:馬上改善水質。補充抗生素或抗菌劑等治療,治療不容易。

36 、表體潰瘍
     
病因:因捕撈運輸時或在運輸途中所造成傷害。第二次性細菌感染所引發。結合菌等慢性所感染。
      
癥狀:表體呈現潰瘍傷口,初期呈現丘疹狀紅腫出血,隨後他激變破損潰爛穿孔,逐漸深凹擴大。
     
治療:以抗生素或抗菌劑投喂。凝似結核病菌感染之魚隻最好淘汰。

37 、結核病
魚缺乏食欲、逐漸消瘦、背脊彎曲或呈拱形、胃部凹陷、體色蒼白、眼球突出及脫落、鱗片缺損、鰓部畸形、表皮發炎,鰭部受傳染,長出小結癤,病魚動作遲緩,遊泳不正常隻有少數的抗生素具有療效,如四環素。
  

38  瘦病
     
病因:水質不適宜或不良。飼料不適宜。缸侶不適宜,長期於驚呵及緊迫。慢性疾病所引起。
     
癥狀:食欲減退、體色變暗淡、活力減退遲緩不靈活、逐漸衰弱。
     
治療:改善水質環境於食餌,並配合營養之維生素。嚴重消受者,最好將之淘汰。

39 、氣泡病 
魚體表面或各魚鰭長出粒狀的氣泡會逐漸變大,如同水泡一般,得此病會使魚窒息或氣泡栓塞致死。發病原因是水中氧氣或氮氣過剩,初期僅需換水,則於短期內即可痊愈,嚴重時,可使用綠F 金、硝酸糖棕等水溶液藥浴。

40 、血行障礙癥 
血液不足,造成背鰭與臀鰭供血不良,導致細胞壞死,呈鋸齒狀殘缺但不會持續蝕爛,用爛尾病治療法也不見療效者。應註意水質情況及寄生蟲的問題,於水中加入抗菌劑,同時強化營養,短期內可以復原。

41 、不孕癥
卵巢的退行性變化、脂肪變性、卵巢囊腫、卵巢石化、腹水、泳鰾病變、體內寄生蟲感染、雄魚在維他命缺乏一段時間後,生殖力即永遠受損魚類長期攝取脂肪過多的餌料,會發生脂肪變性,因此當魚進入繁殖期時應減少喂食投餌量,並於產卵之前絕食35 天,另外,使用煌綠、奎寧劑、叮啶黃、孔雀綠等,也會導致一時性的不孕。

42 、魚卵發黴
   
魚卵在孵化過程中易變白發黴。其原因有三:一是魚卵沒有受精,因而不久死去,顏色變白並極易感染黴菌,並感染周圍健康的魚卵;二是因水質不良或缺氧等,使魚卵在孵化過程中死亡,魚卵變白並感染黴菌;三是正常孵化中的魚卵被黴菌侵染,導致在孵化過程中死亡。
   
防治:
   
1 )在孵化缸內滴入慶大黴素數滴或孔雀石綠藥液數滴,可有效地防止魚卵的黴變。
   
2 )用0.2ppm 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洗魚卵1–2 分鐘,能預防受精卵的黴變。
   
3 )用吸管及時吸出發白魚卵,防止其蔓延。
   
4 )改善孵化用水的水質,如提高水溫或采用循環水過濾設備等,縮短魚卵孵化的時間,減少被黴菌侵染的機會。

43 、卵甲藻病(打粉病)
  看起來和白點病有些像,但是除瞭白點散佈外,亦有白色黏膜增生,食欲降低,呼吸加速,傳染很快,死亡率很高,通常是酸性水( 大量喂食,換水過濾失去平衡) 中感染。可加些珊瑚砂提高水的PH 值,配合藥物治療,曾試用西德的治黴菌生蟲劑,配合日本黃藥交替使用,效果不錯。

44 、傳染性腹水病
癥狀:此病有兩種癥狀,即典型腹水病及潰瘍性腹水病,其疾病癥狀眼球突出、眼睛衰退、肛門突出及發炎,鰓呈白色,嚴重爛鰭,並可看見表皮紅斑,腹腔可能積存膿液,使腹部腫脹,潰瘍性病癥於潰瘍患處為紅色,被白色環圍著,存於發黑表皮下,鱗片脫落處,可見到膿腫。
治療:將氯黴素、鏈黴素、北裡黴素等抗生素,以加入飼料方式治療,對於罹患此病的魚,應該立即撈除。

45 、變體病
到目前為止,仍未得到結論,根據病情猜測可能原因:一為水中含有重金屬鹽類,刺激魚的神經和肌肉收縮所致;另一為缺乏某種營養物質( 如鈣和維生素等) 而產生畸形,可換水數次,改良水質並加強飼料管理,多投喂含鈣質多,營養豐富的餌料,可減少此病發生。

46 、凍傷
溫度很低時,魚就會被凍傷,造成各魚鰭產生紅色血絲,影響魚類生活機能,嚴重時可引起死亡放入保溫器材,並多投富脂肪餌料,以增加魚的抗寒能力。

47 、感冒
   
由於水溫的急遽變更,刺激神經末稍,引起機能混亂,行動失常,甚至漂浮水面失去遊動能力,嚴重時可使魚死亡。換水時,要註意兩個水體溫度的差異情況不可相差太大( 魚苗不可超過2 度,魚種不可超過5)

48 、腫瘤
惡性腫瘤可分為五大類:軟骨、骨骼、肌肉、神經、心臟癌瘤,其皮膚腫瘤或上皮癌可發現生長於表皮及鱗片良性腫瘤可因受外界刺激而形成,隻需移走刺激物,通常會消失,惡性腫瘤則極少可治愈。

49 、萎癟癥
病魚身體幹癟、頭大身小、體色發黑、背肌薄如刀刃、鰓絲蒼白,呈嚴重貧血現象,往往於邊緣遲鈍地遊動主要由於放養過密,食料不足,可掌握魚種適當放養密度和加強飼料管理,使魚有充足的餌料。

50 、魚鯉發炎癥
發病初期,魚停止進食,病情持續下去,則充滿氣泡或濃液的胞囊在腹腔後端形成,使魚體膨脹,頭部豎立,包囊變大時,泳鰾有發炎、增厚的征狀,當病情再惡化,鰾壁崩壞,感染內臟器官此病具高度傳染性,由病毒引起,施用抗生素僅可減緩病情惡化,最好還是殺除病魚。

51 、霓虹燈魚病
魚體褪色消瘦、腹部幹癟、體側熒光帶斷落、肌肉變紅發亮,帶有乳白透明膜、行動呆滯及失去平衡、遊泳不正常尚未有已知的治療法,故當確定有魚罹患此病時,應迅速將其撈除,並消毒清理水族箱。

52 、金魚拉白便之原因與治療
金魚拉白便不是腸炎而是腸寄生蟲由體內六鞭毛蟲引起的,金魚癥狀是呆滯水中央或較底處,輕微蒙眼,尾鰭呈白霧紗色,不時拖著長長透明的便便,嚴重的透明便便還會快速噴出約十公分以上長,初期會有食欲但隻吃一口,有的魚肚側腹鱗片明顯浮現微血管,比正常魚體色較深,尤其頭瘤處。幸好這種病是較慢性的,當魚浮到水面時表示要掛瞭,透明便便是腸黏膜脫落。很容易並發二類病癥:
1 )類是體外原生蟲,如呼吸急促、體表、頭臉白色點或片狀增生物;
2 )類是細菌性腸炎、如透明便便裹包著血或直接便血。
  治療方法:用體內原生蟲處理錠或六鞭毛蟲治療劑,如果並發(1 )類癥狀就需同時合並使用體外寄生蟲水處理劑,負作用是可能有魚會有單邊鰓蓋不開或面壁拒食兩種情況可能,但換完水後逐漸正常;如果並發(2 )類癥狀,便血腸炎你就玩完瞭,除非腹腔註射。
活餌、生餌當然有一定的危險性,隻須特別註意六鞭毛蟲這種腸道寄生蟲,幾乎健康的魚都會寄生,隻是相安無事,有狀況出現時才大舉造反。

53 、金魚出血病
發病原因:引起金魚患出血病的因素較為復雜,一般有病毒性、細菌性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引發:
1 )病毒、細菌( 一般認為由單胞桿菌) 和寄生蟲侵害魚體致使魚體周身或局部受損。
   
2 )水質關系:不管用自來水養魚,還是湖水或井水養魚,需經過靜置或曝曬2—3 天後,才可使用。如果不經過處理直接使用,輕則使鰭鱗充血,重則會使金魚致死。
癥狀:周身鰭( 基部更甚) 、鱗間或局部充血、溢血、潰瘍、鱗片脫落;重則口腔、眼及內臟均有出血現象,病魚呆浮或沉底懶遊,輕者食欲減退,重者拒食、體色暗淡、消瘦、分泌物增加,並發細菌性水黴病、敗血癥而死亡。
[
發病季節] 終年可以發生,尤其以6—10 月為多見。
防治方法:
1 )除註意上述致病因素的預防外,在溢血處檢查有無寄生蟲,有則捉除。同時,用紅汞塗擦患處,然後放在小盆中漂洗一下再放回原池() 靜養,每天1 次,痊愈為止。
2 )把病魚放入10—20 毫克/ 升的呋喃西林或痢特靈的藥液或2 %一3 %的鹽水中浸泡1015 分鐘後,過洗入池() ,隔天1 次。
   3 )嚴重者在10 千克水中,加入100 萬單位的卡那黴素或8 萬一16 萬單位的慶大黴素,病魚水浴靜養2—3 小時,多則半天後換入新水飼養。每天1 次,一般2—3 次即愈。

54 、載頭魚的恢復、救治
很多金魚特別是發頭類、蝶尾類,在新買來的時候都會發生載頭、翻身的情況,越是那些頭瘤碩大、尾型漂亮的魚越容易出現這種情況,那些頭瘤大的魚,和尾型特別平的蝶尾平衡能力確實差一些。魚友們先要搞清楚載頭和魚鰾病的區別,載頭隻是魚的平衡能力差,不能調整正常的姿態,這個是有希望治好的;魚鰾病卻是魚兒無法調節魚鰾的大小,也就無法調節自身的比重,魚兒隻能浮在水面或沉在缸底,這個基本沒治。下面隻說載頭的情況:通常金魚在新買來時,幾經折騰,就算沒生病,身體都很虛弱瞭。這時魚的平衡能力也會變得很差,往往表現出載頭、翻身的癥狀。因此最好的治療手段就是讓魚充分的休息、適應新環境、恢復體力。通常魚兒就會不治自愈,恢復漂亮的身姿。所以下面說得其實就是魚在買來初期的養護。新魚最好盡量放在靜水中,有點水流也行,但不能影響魚的休息。水質要保持好,最好有過濾,水質盡量穩定,讓魚在2 天後盡快開口吃東西,保證恢復體力,2 周後魚的狀態就好瞭,平衡能力會好很多。魚的平衡能力恢復和健康的恢復是互相促進的,平衡能力好瞭,魚就比較從容,體力恢復的快,平衡也會越好;反之則很糟糕,平衡能力不行,魚就掙紮著費力保持遊姿,體力透支,無法恢復。初期養載頭魚的容器也很重要,最好不用臉盆,一是隻能從上面看,無法及時完全看清魚的狀態;二是不透明,看不清水質的情況,對魚的恢復不利。還是用玻璃方缸好,最好有過濾,但水流一定要控制,實在不行通過每天部分換水的辦法也行。水深要淺些,沒過魚身( 背鰭) 再加點就好,讓魚通過尾巴在水面的張力幫助平衡,總之達到魚在不動的情況下也能保持正常的姿態就好,這有助於魚積攢體力盡早恢復。但也不可過淺,否則會引起魚兒恐慌、掙紮。然後就是靜養瞭,最好提供活食,註意保持水質。

55 、金魚魚鰾失調癥的防治
魚鰾在魚的消化管和腎臟之間,是由結締組織和彈性纖維組成。金魚的鰾分為兩個鰾室,起著沉浮作用,鰾有細管與食道相連接,依* 調節鰾的大小而在水中浮沉。魚鰾失調癥是金魚的常見病。發病的金魚橫七豎八,或側臥,或倒立,甚至腹部朝上,浮於水中或沉入水底。初期輕敲缸壁,金魚還能轉過身子,急速地遊動一段,但過不多久又會翻過身子來。得這種病的金魚並不會在短時間內死去。一般仍能吃食,特別投喂活水蚤後,捕食積極。這一點有別於由於爛鰓病、缺氧造成的浮頭病狀。漂浮在水面的金魚身體的一側會因為暴露在空氣中潰爛、幹癟。沉在水底的金魚會由於身體與缸底磨擦,發生感染發炎的癥狀。長期以往最終會由於體質下降,從而感染上其它疾病死亡。對於產生魚鰾失調癥的原因,一般認為是飼料營養不夠,在冬季水溫下降時由於體質原因造成魚鰾失衡。治療方式是提高水溫和加強營養。可是在傢庭室內飼養條件下,水溫常年保持在15 度以上,為什麼金魚還會得魚鰾失調癥呢?況且很多熱帶魚、海水魚也會患上魚鰾失調癥,可見溫度的影響不是產生魚鰾失調癥的唯一因素。魚鰾失調癥的發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五點:
1 )營養成分:現在市場上觀賞魚飼料品種豐富,組配非常精細,魚粉、蝦幹無所不用其極。愛好者更是為瞭心愛的魚兒不惜重金購買高檔飼料。這些飼料中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往往遠高於一般天然餌料。此外很多觀賞魚飼料是針對小型熱帶魚的,營養組配也是根據這些熱帶魚的生理特點研發的,用於喂養金魚,會導致金魚過度肥胖,過多的脂肪也會容易壓迫魚鰾,造成失調。
2 )飼料影響:金魚在養殖魚農的池塘裡長期所吃的食物是天然活餌料,如水蚤、血蟲和水藻等。當金魚被愛好者購買帶回傢中,立即換喂人工飼料,包括顆粒飼料、薄片或者貼片飼料。這些人工飼料雖然包含瞭更為豐富的營養,但比天然活餌不利於金魚消化,容易造成腸阻塞。造成魚的腸道膨脹,使金魚失去平衡,但和魚鰾沒有直接關系。
3 )病毒侵染:根據相關資料記載,彈狀病毒會引起魚鰾上皮組織發炎變性,魚體內積存大量體液,壓迫體腔管,造成魚鰾內的空氣無處可去,浮沉調節機能實效。發病的金魚消瘦,體色發黑,反應遲鈍,頭朝下滾動。腹部膨脹,腹腔內有腹水,魚體表有瘀斑,常並發腸炎。發病的金魚會在一周左右死亡。
4 )水溫變化:金魚是冷血動物,對於水溫的變化非常敏感,當急劇地改變水溫時,降低和升高均能刺激金魚皮膚的神經末梢,從而引起內部器官活動的失調。發病的癥狀是皮膚失去原有光澤,側臥在水面或水底,懶於遊動。金魚特別是名貴品種長期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精心呵護,換水時新舊水溫一致,因此更為 嬌氣 。當水溫突然變化在3 度以上時,極易引發失衡的病狀。
5 )體型因素:根據經驗,很多金魚的品種,如文種魚中的珍珠,蛋種魚中的蘭壽,龍種魚中的蝶尾會較其它品種更易患上魚鰾失調癥。體型因素並不是造成魚鰾失調癥直接原因,但這些品種的體型短小,在正常的情況下加速遊動也容易失去平衡。因此一旦魚鰾出毛病,更容易出現失衡的病狀。
6 )生理缺陷造成,如金魚在生長過程中發生瞭魚鰭的不對稱生長及魚鰭的缺失,比如出現單臀鰭、無臀鰭或臀鰭的左右不對稱,都會使魚出現魚鰾病癥狀。(具有遺傳的可能)
7 )生理構型問題,。特別是發頭類金魚,如果體型過短,在越冬期就很容易出現魚鰾病癥狀,所以在留選種魚時,建議不要選擇體型過短的金魚當作親魚。還有一類構型問題就是尾鰭,當金魚的尾柄與尾鰭面的交接處的夾角小魚90 度,尾鰭呈現一種上翹的感覺,隨著金魚肥胖程度的增加,就容易出現魚鰾病。(這一情況常見於蝶尾金魚),同時,尾鰭過小的金魚也容易發生。(具有遺傳的可能)
8 )缺氧造成。由於缺氧(悶缸)可以造成魚體內酶活力的降低,就會使一些金魚失去自身調節平衡的能力,從而發生魚鰾病。一些體質較好的金魚,在水體含氧上升後會自己恢復過來的。
和任何疾病一樣,預防勝於治療。根據以上發生魚鰾失調癥的病因。在傢庭飼養過程中要註意以下幾點:
1 )對於剛購買回來金魚,不要急於喂食人工飼料。開始時喂一些新鮮水蚤,待一周以後,金魚適應瞭新的環境,體質得以恢復後再開始少量喂食人工飼料。飼料盡量選用薄片類,這一類飼料吸水性強,不易在金魚腸道內再次膨脹,造成便秘。顆粒飼料可以在喂食前用錘子砸碎再喂。粉狀飼料由於易於氧化,容易變質,不推薦使用。喂食時以少至多,勤觀察魚的糞便,如果沒有糞便或者出現白色糞便應該暫停喂食幾天。對膨化飼料不適應的金魚應立即換成天然餌料或沉底型的人工合成飼料,一般會很快痊愈的。
2 )金魚的飼料最好能夠交替飼喂活餌和人工飼料,並且穿插喂食青飼料。在陽光充足的飼養場所,金魚可以自行啃食附著在缸壁上的青苔。水族箱飼養可以在缸壁上貼放植物性飼料貼片供金魚隨意啃食。最好購買專為金魚研發的人工飼料,以防止營養成分的不均衡性。
3 )在給水族箱換水前,要將新水擺放在水族箱附近,並用溫度計測量水溫,確認水溫一致後,再行換水,防止水溫的突變。平日註意水質的保持(參見筆者之前的文章),使金魚有一個舒適的生活空間,體質強健才能抵抗病毒、病菌的侵襲。
4 )對於初學養金魚的愛好者,選擇金魚品種時,最好先從一般品種開始,選擇草金魚、龍睛一類的品種飼養。這些品種可以適應較為粗泛的飼養方式。名貴品種不要選擇體型過於粗短的個體。
5 )對於已發病的金魚,需要單獨隔離飼養,或者用漂浮在水面的小網箱。水位不要過高,隻要能夠沒過魚身即可。如果水溫在20 度以下,並且隔離水箱不是太小的話,無須使用充氧設施,減少金魚被動遊動的能量耗費。並在水中加入千分之一的粗鹽,抑制水中病菌生長。並將水溫緩慢提高到15 度以上。在患病初期可以換喂些青飼料,如小浮萍等。開始金魚可能不太愛吃,但是停喂其它飼料2-3 天後,金魚就會習慣接受的。一般一周左右金魚即可恢復正常。對於由於腸胃阻塞造成失衡的金魚,可以參照腸炎的治療方法醫治。對於重癥病魚,如果是側臥在水面的,可以用小型註射器從體側插入魚鰾位置,抽出部分氣體。減輕癥狀。(此操作要十分熟悉不同金魚品種的解剖結構,並且具有風險。)對於側臥在水面的病魚,可以在背鰭上捆縛泡沫塑料,使病魚直立懸浮在水中。無背鰭的蛋種魚可用小網箱隔離缸底。對於重癥病魚經過以上治療,最多還可延活一年左右。
6 )對那些有生理遺傳可能的發病原因造成魚鰾病的魚,此類金魚最好不要選作親魚。

 
 

56 、魚病簡明判斷
<1>
異常行為呼吸急促、鰓蓋張開、磨擦缸底。
       
可能原因體外寄生蟲及鰓部寄生蟲感染。
       
處理方法使用除蟲劑類藥物驅除。
    <2>
異常行為魚隻浮上水面、呼吸急促、行動遲緩。
       
可能原因缺氧、換水不當引起不適。
       
處理方法增加溶氧量,加入抗菌性藥物,預防病菌乘虛而入。
    <3>
異常行為
顯色度差、顏色退化。
       
可能原因水質適應不良,pH 振蕩引起。
       
處理方法維持水質穩定,艷紅素添加於餌料中喂食,可恢復艷麗色澤。
    <4>
異常行為
魚隻檢疫及移缸,造成不適。
       
可能原因預防感染體表寄生蟲及生理機制降低,造成不適。
       
處理方法使用除蟲劑類藥物和抗菌性藥物。
    <5>
異常行為
眼球突出、倒吊、失去平衡。
       
可能原因腎臟炎、結核病、腦部、魚鰾被感染。
       
處理方法使用抗菌性藥物,加溫至32 ℃,但治愈率不高。
    <6>
異常行為皮膚有棉絮狀物薄膜,同缸狀況不一。
       
可能原因水黴菌感染及體表寄生蟲感染。
       
處理方法使用除蟲劑類藥物和抗菌性藥物。
    <7>
異常行為體色變黑、縮鰭,魚隻無精打采,聚集缸底,並快速感染。
       
可能原因黑死病感染。
       
處理方法使用除蟲劑類藥物和抗菌性藥物,加溫至32 ℃。
    <8>
異常行為魚鰭破損糜爛,體表覆蓋一層乳白色粘液。
       
可能原因黴菌及絲蟲、斜管蟲、指環蟲感染。
       
處理方法使用除蟲劑類藥物和抗菌性藥物。
    <9>
異常行為魚隻面壁、食欲不佳,但腹部膨大。
       
可能原因可能感染絳蟲、吸蟲。
       
處理方法使用除蟲劑類藥物驅除。
    <10>
異常行為魚體消瘦,拉白便或排泄物成粘稠狀。
        
可能原因六鞭毛蟲、毛細線蟲感染。
        
處理方法使用除蟲劑類藥物驅除。
    <11>
異常行為體色變暗背脊瘦薄,攝食率降低。
        
可能原因水質惡化或感染體內寄生蟲。
        
處理方法維持水質穩定,使用除蟲劑類藥物驅除。
    <12>
異常行為聚集缸底一角,縮鰭等體色變暗。
        
可能原因 pH 振蕩或細菌性感染及體外蟲交* 感染。
處理方法使用除蟲劑類藥物和抗菌性藥物。

Agree(0)
Please quote:Goldfish Encyclopedia » 常見五十五種魚病的治療方法 二
This is a machine translated article for reference only

Your point of view 抢沙发

  • nickname (Required)
  • E-mail (Required)
  • Blog